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省延安精神研究会 >> 弘扬践行 >> 红色记忆

妇女独立营战士林江

19-02-26 11:37 来源:长征中的川籍女红军 编辑:王烁

  林江(1918—2011),原名向光莲,1918年4月出生于四川阆中一个雇农家庭。1933年2月在苍溪县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任红四方面军宣传队宣传员。同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3月,为红四方面军妇女独立营战士,后历任副班长、班长、排长等职。1935年1月任红四方面军总医院五分院材料股长、团支部书记。1935年春,随红四方面军长征。1937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被派到清凉山中央新闻电台工作。1945年9月任东北军医学习大队指导员。1946年4月任东北军区北满分区供给部指导员兼场长。1947年9月任北满分区后勤部经建股长。1948年1月任第四野战军前方指挥部卫生所所长。1949年12月任湖北省军区高干疗养院院长。1950年10月任湖北省军区政治部直政部组织科副科长。1954年2月入湖北省军区干部学校学习。1955年被授予少校军衔。1988年获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后在郑州警备区干休所休养,于2011年12月20日病逝。

  “高坡是我们的床,树下是我们的房,野菜野果是我们的粮,共产主义是我们的理想,共产党是我们的亲爹娘。”这句顺口溜是红军准备过草地时编出来的。就如顺口溜中所提到的那样,对于从小失去爹娘的林江来说,共产党就是她的母亲,部队就是她的家。

  乞讨儿参加红军

  1932年,一个蓬头垢面的小女孩在苍溪县石马场讨饭,这个女孩就是向光莲。她出生三天就成了孤儿,靠好心姑姑的收养才活了下来。后来又被送到一位姐姐家里,姐夫看不惯这个吃闲饭的人,一连把她卖掉三次,无路可走的她只得以乞讨为生。

  小小年纪的向光莲听说红军队伍是替贫苦百姓打仗的,心想,我这个受够了苦难的乞讨儿,活着也无路可走,倒不如参加红军。临行前,她去和姐姐告别。姐姐听后说:“幺妹子,你年纪小,也不知道这支队伍到底怎么样,还是不去为好。”向光莲对姐姐说:“我听说红军是帮穷人的。我现在无家可归,只有去找红军,才是唯一的出路。”当时,红军来到苍溪县开展革命活动,红四方面军妇女独立营正在招募战士,她偶然结识了红军中的一位大姐,就这样加入了红军。“打倒土豪劣绅”“将来建立一个没有剥削压迫的新中国”“让穷苦百姓翻身得解放”等。进入红军队伍后,向光莲听到了一句句充满力量的革命口号,这些既让她感到新鲜,又让她备受鼓舞。

  部队给每个战士发了一个挎包,一个米袋,一支木枪,四个假手榴弹,一百二十发假子弹。战士们把这些东西捆在身上,射击、投弹、刺杀、练单兵战术……向光莲不怕吃苦,她牢记“练好本领,报仇立功”,克服身体瘦弱的劣势,即使胳膊肿得像面团,仍然坚持练习。在训练中,向光莲先后受到四次表扬,被评为“敢冲敢打,吃苦耐劳”的先进战士。

  1935年初,国民党军正在进行“川陕会剿”,向光莲所在的妇女独立团也投入了战斗,执行站岗、放哨、运送粮食弹药、护送伤员等任务。她们活动的区域山高坡险、荆棘遍地。一次,她和其他三位战士一起抬送伤员。当时,下起了大雨,泥泞的路上满是腐烂的树叶,肩上重,脚下滑,肩头磨破了,雨水混着血水从后背流下来。走在前面的战士不得不跪着往山上爬,双膝被磨破,留下一路血印。

  在长征中成长

  红四方面军为打破国民党军“川陕会剿”的计划,决定向四川、甘肃边界发展,1935年春开始长征。长征途中,向光莲主要随红四方面军总医院五分院行动。

  救治伤员是当时医院最主要的工作,看似安全,其实却是在枪林弹雨中奔忙,遇到敌人袭击,也要拿起枪和敌人作战。敌人不断围追堵截,部队几乎每天都要和敌人交锋,伤员不断增加。作为护士,向光莲主要负责抬担架。一名伤员有时甚至需要四个人才能抬得动。天上飞机轰炸,地上机枪扫射,艰难程度可想而知。有时为了掩护隐蔽伤员,向光莲干脆就趴在伤员身上,挡住敌人的弹片,宁愿自己牺牲也不让伤员二次负伤。战斗间歇,她们又要抓紧时间清洗衣服、绷带、纱布。

  后来,向光莲担任了团支部书记,负责纪律工作。

  长征中,生活条件虽然极其艰苦,但是部队却十分遵守纪律。“铁的纪律,是红军克敌制胜的法宝。”向光莲铭记着这句话。每次离开驻地之前,她都要带同志们去检查纪律执行情况。特别是通过少数民族地区时,向光莲要求战士严格执行党的民族政策,与少数民族群众建立良好的关系。

  红军走到哪里,都要进行大量的宣传,播撒革命的种子、宣传革命的精神,群众工作对于向光莲来说和救死扶伤一样重要。

  做双布鞋献给朱老总

  过草地时,朱德总司令和普通战士一样,手里攥着一根木棍,步履蹒跚地向前走着。脚被水泡烂了,裂口子出血。也不吭声。向光莲和姐妹们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便商量着给朱老总做双鞋。那时候,为了轻装上路,能扔的早都扔了,人烟荒芜的草地里,找不到一块布。后来,一位女战士想到个好办法,她们几个年纪小、个子矮,发的裤子长,刚好把裤腿剪一截下来,再把马鞍上的毡垫取下来做鞋底,大家你一针我一线,不几天就做好了一双鞋送给朱总司令。

  朱总司令虽然有一副大嗓门,但平时对待士兵和蔼可亲,处处为战士着想。一次宿营时,向光莲到连部去,看到朱总司令和刘伯承参谋长坐在树下,谈论着什么。当她从他们身边走过时,朱总司令叫住了她,向她询问了医院的一些情况后说:“回去告诉你们连长,要把兵带好。晚上睡觉前要想办法烧些热水让战士们洗洗脚,这样才能解乏。脚上起了泡的要用针把泡挑掉,才能继续行军。干部夜间要查铺查哨,防止敌人偷袭。”她赶快回去把朱总司令的指示向连长谢朝明作了汇报。

  过了草地,战士们稍加休整,部队提出了“打到甘肃省,活捉毛炳文”的口号,一路朝甘肃奔去。在陇东的一次战斗中,向光莲不幸负了伤,不得不住进医院。此时,她回顾自己和红军长征的艰辛历程,深深体会到,山上的树木只有成林成片才能不被狂风吹倒,一个革命者要像滔滔江水那样奔腾不息,才能勇往直前,于是改名为“林江”。

  “我从一个孤儿成长为一名红军战士,随部队三过草地,学到了文化,懂得了革命道理,这都是党的培养和教育、老一辈的关怀和帮助的结果……红军长征精神永远不能丢。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啊!当初,和我一起参加革命的同志幸存下来的太少了,每当想起他们,我心里就十分难过。我们只有发扬长征精神,把自己的祖国建设强大,才能对得起无数革命先烈呀!”林江噙着泪水说道。如今这位老人已经完成了自己光荣的使命,但是,她奋斗不息、勇往直前的精神长留人间。(胡彦双)

相关新闻

精彩推荐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甘肃手机台下载
微博甘肃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