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的延安
我从未到过延安,没有领略过宝塔山的恢宏,没有亲手舀一瓢延河水,没有走进过土窑洞……我对延安的认识来源于书本、歌曲和各类影视作品,对延安的敬仰来源于众多生动鲜活、家喻户晓的红色故事,对延安的向往来源于我想寻着无数革命前辈的足迹获得力量之源筑牢自身信仰之基的愿望。
作为一名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的在读研究生,我心中的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共产党人的红色灯塔。延安见证我们党由小到大、由弱变强,开拓中国革命事业新局面,引导中国革命事业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孕育出的以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为主要内容的延安精神,培育、引领了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是我们党的光辉旗帜,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作为一名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的学生,我在学科属性和老师们的教育指引下面对延安时,既有专业层面学习延安时期党的光辉历史和深入把握延安精神的要求,也有情感层面走进延安革命圣地接受精神洗礼的渴望,更深知我要学好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成为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成为立德树人的教育工作者,就要全面把握延安在我国革命进程中的重大意义,就要追本溯源切实讲好延安的故事,就要系统剖析延安精神的内在构成和时代价值,争取成为筑牢延安这座信仰丰碑的新生力量。
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我心中的延安是找寻初心、修炼党性坚定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的精神旗帜。习近平总书记带领新一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时指出:“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新中国的摇篮。从1935年到1948年,党中央和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在延安生活和战斗了13年,领导中国革命事业从低潮走向高潮、实现历史性转折,扭转了中国前途命运。”中共中央在延安生活、战斗的13年,是中国共产党崛起的13年,是中国革命由饱经磨难走向辉煌胜利的13年,更是中国共产党人锤炼党性、明确初心的13年。延安时期,无论条件多么艰苦、形势多么严峻,共产党人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军民一心、官兵一致的良好局面,生动诠释了共产党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党员,我所接受到的理想信念教育和党性教育,使我心中的延安是无数共产党人团结奋斗艰苦创业、无私无畏服务人民的沃土,孕育并引领了一代代共产党人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共促民族复兴伟业。
作为甘肃省延安精神研究会的一员,我心中的延安是一座红色资源宝库、永远的信仰高地。甘肃省延安精神研究会成立于1996年,是中共甘肃省委批准、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主管的省级群众性学术团体,汇聚了一大批致力于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的仁人志士。2022年6月,我在同宿舍好友李宏敏的推荐下来到甘肃省延安精神研究会秘书处实习,协助秘书长处理日常工作,至此已一年有余。这一年里,甘肃省延安精神研究会编著的《甘肃是一片红色土地》通俗读本顺利出版发行,收到各界好评;获《中华魂》杂志社和《中华魂》网络信息中心联合表彰——弘扬延安精神宣传工作先进单位;李沛文会长带队赴贵州、重庆开展“重走长征路 建功新时代”主题学习考察活动……我作为甘肃省延安精神研究会的一员,既在参与一次次意义深远的弘延活动中接受理想信念教育力争做向上向善向美的新时代青年,也在见证前辈为弘延事业呕心沥血作出巨大奉献的过程中悄然种下了传承红色基因从我做起的种子。甘肃省延安精神研究会让我对延安及其延安精神的认识更加具体——值得世世代代深挖下去的精神宝库。
正如“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相信每一个愿意追寻延安、走进延安的人对她都有自己独特的认知和体会,这是延安的魅力所在,更是延安精神的魅力所在。一件件经时光沉淀的老物件,一封封战火纷飞中遗留下来的珍贵书信……共同凝聚成一抹永不褪色的革命红和一段镌刻在中华儿女记忆深处的峥嵘岁月。延安值得我们永远持一颗赤子之心去探寻、去亲近,接受精神的洗礼,获取前行的动力。而我一个与延安素未谋面的青年学子,在描绘完我心中各式各样的延安后,还要能真正做到脚踏实地,将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做合格时代新人,用所学所思和实际行动真正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把红色基因传承下去,确保红色江山后继有人、代代相传。
在可预见的未来,我心中的延安必然会随着我角色的转换、知识的积累、阅历的增长有所不同,或更加具体形象,或更加辽阔富饶,又或更加深刻深邃,但我想不会改变的是:延安——我永远尊崇的一座信仰丰碑。
延安,期待与您早日相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