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省延安精神研究会 >> 理论文选 >> 专家视点

顾远山:从“延安作风”中汲取从严治党的力量

18-10-18 16:29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编辑:狄东阳

  作者:顾远山

  随着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渐入高潮,社会各界也以各种方式铭记历史、思考当下、开创未来。拂去岁月的尘埃,一个个鲜为人知的抗战故事被挖掘出来,给人们带来良多启示。

  其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当年,八路军第115师685团刚到冀鲁豫边区时,由于当地百姓久受兵匪之害,当时关闭围子门不许八路军进入。可是,很快乡亲们发现,这支八路军队伍不一样,不但不扰民,而且纪律严明,打鬼子英勇无比,连喝白开水都付钱。于是,一度紧闭的围子门打开了,八路军逐渐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拥护,站稳了脚跟,打开了局面。

  这一历史故事引人思考,也隐藏着历史的深层奥秘。在战火纷飞的抗战岁月,我们党始终没有放松作风建设,始终绷紧纪律这根弦,锻造出一支深得民心的人民军队,成为引领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从不拿百姓一针一线的群众纪律,到一切行动听指挥的战场纪律,再到隐蔽战线工作的保密纪律,各项纪律得到了最坚决、最自觉的贯彻执行。铁的纪律,成为克敌制胜的法宝,连日伪也承认中共“有超乎常人之外的坚强意志与严密组织”。另一方面,党在各抗日根据地积极加强廉政建设,建设廉洁清明政府。比如,陕甘宁边区政府先后发布《惩治贪污暂行条例》等,1937年至1939年就查处了几百起贪污腐化案件,依法查处的黄克功等案件,彰显了严惩贪腐的决心,对边区干部影响很大。

  作风是最好的证明,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延安革命纪念馆的展览墙上,悬挂着当年被人传颂的《延安的“十个没有”》:没有贪官污吏,没有结党营私之徒,没有萎靡不振之气,没有人发国难财……这“十个没有”所折射出的艰苦朴素、廉洁奉公的“延安作风”,正是改变人心向背的关键力量。优良的作风、清明的政治,不仅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也使社会各界人士认识到中国共产党代表了中国的未来,“中国的希望在延安”。廉洁为民者得人心,得人心者得天下,这是历史的铁律。

  铭记历史是为了从中汲取力量,更好地开创未来。抗战时期的“延安作风”历史经验,深刻启示我们,抓作风就是要坚持不懈,严党纪就是要动真碰硬,反腐败就是要除恶务尽,只有从严从实,才能锻造坚强的领导核心。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今天,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依然需要用优良的作风、严明的纪律、高度的廉洁等治党管党的利器,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如此,才能不断取得全面从严治党的新成效。

相关新闻

精彩推荐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甘肃手机台下载
微博甘肃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