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省延安精神研究会 >> 工作动态

【追寻红色足迹 弘扬延安精神】静宁界石铺:重温峥嵘岁月 铭记英雄功绩

20-07-21 09:30 来源:中国甘肃网 编辑:洪煜然

  中国甘肃网7月18日讯(本网记者 曲车)85年前,在甘肃静宁群山众梁间,在纵横错落的一道道脊、一条条沟里,到处都留下过中央红军的足迹,黄土高原上淳朴憨实的静宁人,曾经5次迎接长征路上的红军队伍。 7月18日上午,由甘肃省延安精神研究会主办,中国甘肃网承办的“追寻红色足迹 弘扬延安精神”——纪念中央红军长征到达甘肃85周年调研采访活动成员来到静宁界石铺中央红军长征毛泽东旧居纪念馆参观学习,缅怀革命先烈,感受那段红色历史。

  界石铺中央红军长征毛泽东旧居纪念馆前红旗招展,庄严肃穆。馆堂广场中央巍峨耸立着以“中心基点,胜利指针”为主题的三大红军主力会师雕塑,给人一种威严的感觉。据讲解员介绍,雕塑中央的指针会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化,在特定的时间会对应长征路上的具体事件,新颖的设计可以让游客更易了解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时间。

  心怀敬仰,缅怀先烈。在纪念大厅,甘肃省政协原副主席、省延安精神研究会会长李沛文,省延安精神研究会副会长张建荣、石玉亭、张富奎、李玉政、李荣珍等一行怀着无比敬仰的心情,向革命先烈三鞠躬,表达对革命先烈的崇高敬意和无限追思。

  随后,跟随讲解员来到了长征时期毛泽东主席居住的农家小院,小院内花草繁茂,两排小屋分开坐落在左右。走进毛主席居住过的小屋,屋内陈列极其简单:一张土炕,一张小桌,一把椅子,一个火盆,一个脸盆,一盏老油灯,这便是那时的生活设施。大家不禁感叹道:“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无论形势多么危急、环境多么恶劣、任务多么复杂,老一辈革命家没有丢掉理想信念,始终牢记共产党人的宗旨使命,不惜抛头颅、洒热血,为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不怕牺牲、南征北战,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这段红色记忆,我们将永远铭记!”

  “静宁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经和红一、二、四方面军胜利会师的地区之一,红军长征期间5次经过静宁,足迹遍布全县13个乡镇50多个村社,发生过大小战斗十余次,成立了中共静宁县委、静宁县苏维埃政府,组建界石铺等10个区、35个乡苏维埃政府,在这里播下了革命火种,和当地老百姓结下了鱼水深情,使得靜宁成为一片红色圣地。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等红军领导人率红一方面军经过静宁时,曾在界石铺等地宿营,发动群众,宣传抗日,播下了革命种子。”大家认真聆听着讲解,真切感受到革命先烈们在苦与乐的抉择、血与火的洗礼、生与死的考验中展现出的为了革命事业而顽强不屈的斗争精神。

  调研采访团一行还观看了静宁县参加红军的共产主义战士余新元的先进事迹纪录片,老红军余新元的事迹震撼着每一位成员的心灵。余新元13岁参加红军,14岁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场上多次负伤,白求恩大夫曾为他亲自做过手术。新中国成立后,他亲手把雷锋和当代雷锋郭明义送进部队,如今,雷锋和当代雷锋郭明义成为时代楷模。

  血沃圣地春不老,硝烟散尽花颜俏。近年来,当地政府高度重视保护、挖掘、宣传红色文化,使红色文化在静宁这方热土上越来越“红”、越来越“火”,前来静宁界石铺红军长征毛泽东旧居纪念馆瞻仰革命先烈伟大足迹的游客也越来越多。静宁人民传承红色基因,大力种植发展苹果等绿色产业。现在,早酥梨、大接杏、苹果等果品产业已成为当地群众脱贫奔小康的“致富果”。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生活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相关新闻

精彩推荐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甘肃手机台下载
微博甘肃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