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大巴山中的一个普通农妇,在革命的疾风暴雨中,迅速成长为坚定的革命者。走村串户,宣传革命;化装侦察,巧破敌军;革命低潮,隐匿山村;永不言败,革命一生。她,就是固军坝起义时的县农会常委、妇女部长蒲李氏。
一个平凡的山村农妇
蒲李氏1891年出生在万源县固军乡高坪村贫苦农民李友尤家里。固军位于县境东南部,因汉将樊哙经此部队缺粮,用遍野红籽充饥稳固了军心,故取名固军。南北朝梁时为并洲南晋郡、东关县治地。高坪地处固军偏僻边远的高山上,与万源井溪和宣汉石铁接壤。此地山高、地势险峻、山峰拱揖,溪沟纵横。李友尤家就住在山顶平坝的边沿。虽住在边远的高山上,但他家无田无地,靠租田耕种和帮长工度日。山高土薄产量低,但地租却不少,交地主的地租和苛捐杂税后,家中所剩无几,只能靠烧炭和打猎为生。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蒲李氏五六岁时就帮母亲做一些家务,稍大就到地里帮做农活,养成了她勤劳俭朴的本领。当蒲李氏8岁时,李友尤交了地租捐税后难以维生,为了给女儿一条生路,李家将她送给与固军乡厚坪交界的白羊乡邬家沟贫苦青年蒲代发当童养媳。蒲李氏在娘家没有姓名,人们按封建习惯,因她与蒲代发结婚就叫她蒲李氏。蒲代发勤劳憨厚,无田地、房产,缺生产生活用具,也是一个靠租田耕种的贫困家庭。蒲李氏初入蒲家,人虽年幼,但为生计,成天要上山砍柴、放牛、打猪草,下地干农活,回家还得做家务活。10多岁时,她除了和大人一样做农活,还要和丈夫蒲代发一道上山砍柴烧炭、背力挣钱维持生活。因蒲李氏出生于贫苦农家,一直为生活奔波,从事繁重的农活和家务,没有时间缠脚,长成了一双大脚板。她自小参加劳动,逐渐长成体魄健壮、身材高大的村妇,劳动力强,为蒲家撑起一片天。她在山里长大,养成她敢说敢作的性格。但因在那暗无天日的社会里,苛捐杂税奇重,乡绅地主盘剥,尽管终日奔波劳作,始终无法摆脱困境,一直在贫困的深渊挣扎,盼望通过勤耕苦做有朝一日能过上温饱的日子。
起义队伍的坚定革命者
盼星星,盼月亮,穷人盼的得解放。1927年,李家俊入党后,在固军坝成立了中共万源特别支部,万源广大劳苦大众有了自己的先锋组织。李家俊也在固军坝以办学为掩护,开展地下活动,党的八七会议,决定广泛组织农民暴动、组织工农革命军队,建立工农政权。李家俊与王维舟商谈后,认为宣汉、城口、万源在大巴山上,群山环峙,奇峰突兀,沟谷渊深,山大林茂,进可攻,退可守,是发动武装起义的好地方。并决定以李家俊的家乡固军坝为起义中心,李家俊为起义总指挥。蒲李氏因与李家俊同宗,按辈份是李家俊的姑妈。她家所住的邬家沟就在李家俊家后面的深山老林中。因这里偏僻边远,不易引起敌人觉察。李家俊发动起义就经常在她家住宿隐蔽和开会议事。李家俊发动固军坝起义时,蒲李氏已经38岁了,苦难生活将她磨练得机警成熟。李家俊组织开会议事时,她除了给他们在屋外放风望哨,还安排他们的吃住,她也在多次接触中懂得了一些革命道理,协助李家俊走家串户联络贫苦农民参加起义队伍。
有一次,李家俊躲在蒲李氏家清点购买枪支弹药的银元,突然听到屋外有人喊:“灰兵来了”。李家俊慌忙提起几袋银元,从后门逃出,躲进了深山老林。蒲李氏发现屋内还有一袋银元没拿走,她急忙把钱袋藏在屋角,并用柴草杂物遮住,躲过了“灰兵”的检查。第二天,蒲李氏背着银元赶了几十里山路,在余坪干坝子河找到了李家俊,将这袋银元原封不动地交给了他。从此,李家俊对这个一字不识的姑妈更加信赖,一些抗敌行动机密的制定和研究,基本上都在她家进行。
1929年5月,李家俊发动了震惊全川的固军坝起义。数千人汇聚一起,忙于打仗,吃饭穿衣成为大事。当时,起义武装经费短缺,经常缺吃少穿。蒲李氏经常到各地乡村,找贫苦农民筹集粮食和衣物。大巴山里最缺的是盐巴,既贵又难买,很多人长着大瘿包。蒲李氏看到部队无盐吃,心里很难过。她想,打仗的人缺了盐,哪有力量去拼命。于是蒲李氏把卖柴烧炭挣的钱,全部捐给了起义部队,并把自己家里的盐巴全部拿给战士食用,而自己和孩子却只能用没盐的野菜填肚子。
蒲李氏虽不识字,但在革命的熔炉中,操练成了一口绝好的口才和绝佳的记忆力。只要是李家俊给她读的文件和书报,她都记得很牢。“农民要翻身,只有干革命”在蒲李氏的脑海里渐渐扎根。在李家俊的影响下,蒲李氏懂得了不少革命道理,逐步走上了革命道路。于是,她一心扑在发动农民起义的工作上,动员全家老少和乡亲邻里参加革命。她走村串户,向农民宣传革命道理:“广大农民只有组织起来参加革命,才能推翻剥削压迫我们的恶霸地主,这条路才是我们贫苦农民求解放、得自由的唯一之路”。她动员贫苦农民团结起来,拿起枪杆子打倒土豪和民团;号召妇女要支持丈夫、儿子上战场,同反动派作拼死斗争。她反复告诉大家:只有杀死贪官污吏和恶霸,穷人才能翻身,不受富人欺压。经她宣传动员后,农民纷纷参加起义队伍。
固军坝起义时,李家俊派蒲李氏侦察敌情。一天,她以贫苦妇女装束,去到通往万源县城的要道鹿蹄垭山上看到一个形迹可疑的人。她与几名妇女一起上前检查,经过搜查,在可疑人的鞋底板下,搜查出一封三区区长王绥之给军阀团长廖雨辰的密报信。信的内容是报告固军坝农民武装的活动情况,请廖雨辰赶快派兵来剿灭。李家俊得信后,立即对农民武装进行转移,避免了一场革命损失,蒲李氏高度的革命警惕性受到李家俊等起义领导者的表扬。一次,敌人清乡,四处严查李家俊的下落。李家俊躲藏到蒲李氏家中,蒲李氏巧妙地安排李家俊躲藏在屋角,外放破旧家具,然后拿出一把锁把门锁上,转到屋后面去做事。敌人来后见前面的门已经上锁,从门缝往里看,没有发现什么,就转到屋后去搜查,蒲李氏若无其事的干她的活,敌人见无什么异动就走了。
县农会的妇女部长
固军坝起义爆发以后,粉碎了四川军阀刘存厚的一、二次围剿,革命队伍不断扩大,根据地遍及城(口)开(江)宣(汉)万(源),达1500余平方公里,人口近10万。起义发动以来,各地在摧毁恶霸地主、土豪劣绅的旧政权时,建立了农民代表小组。万源特支随即派特派员发动群众,召开代表会议,建立起场农会、区农会等组织。1929年11月,李家俊主持在万源县龙潭河召开有300多名代表参加的第一次农民代表大会,建立了县农会。选出委员32人,常务委员13人。李家俊为主席,行使县农会职权。蒲李氏因具有坚定积极的革命热情和出色的工作成绩,被广大代表选为县农会常务委员和妇女部长。
蒲李氏在农会工作期间,光明正大,足智多谋、机智敏锐,胆大心细,常常被派去做群众工作。李家俊委派她负责白羊一带的群众工作。那时她已是4个孩子的母亲,却不顾孩子拖累,不顾家庭困难,不顾倾家荡产,不顾杀头的危险,夜以继日地在乡村奔走操劳。有人劝她:“及早回头,免生后悔!”她却说:“我苦也是死,革命也是死,走定的路是没有回头的。”她走村串户耐心细致地说服教育群众,用现身说法讲自己受苦又压的悲惨和只有参加革命,自己才能解放自己以及誓死保卫革命政权的决心,有说有唱,有激情,有耐心,广大群众心悦诚服。李家俊还多次派她到达县、万源、宣汉、城口县城等地侦察敌情和采购物资,她都通过化妆骗过敌人耳目,顺利完成了别人难以完成的特殊任务。她成为城万红军领导人之一后,临危不惧,打仗勇敢,横枪束带,腰挂短枪,脚蹬草鞋,腿缠裹布,身先士卒,经常和李哲生(即文强)、李家俊一起指挥作战,与男同志一起昼夜转战,在一年多疾风暴风的战斗中,从不灰心丧气,有的同志说她是女中豪杰,有的战友夸她是巾帼英雄,省委派来的四县行动委员会书记文强(化名李哲生),在和蒲李氏交流和看到她取得优异成绩时,也是非常佩服,称赞她是“李卜克内西”。在50年后的1979年4月6日还记忆犹新,无限深情地回顾他记忆中的蒲李氏说:“我们开玩笑叫她‘李卜克内西’。她当时年龄要大我七八岁,在妇女方面作了许多工作,对妇女的吸引力很大,设立了许多交通战”。文强所指的李卜克内西是指德国社会民主党和第二国际左派领袖之一,德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的威廉·李卜克内西的儿子,1919年1月15日被害。文强这里是借蒲李氏名字谐音和称赞她坚强的革命意志。
蒲李氏在战士们中间自然是大姐姐,她经常给战士洗补衣服,尽量改善生活。1930年初春,山上降起大雪,山野白雪皑皑,路面凝起很厚的“桐油凌”。四川省委委派的四县行动委员会书记李哲生,从重庆第一次来到这高寒山区,他穿的皮鞋走这冰封雪冻的山路十分困难,行进中接二连三滑倒。蒲李氏看到后,心里很着急,于是连夜赶做了一双棕袜和草鞋送给他。李哲生第一次穿上这既防滑又暖和的棕袜草鞋,再未滑倒,很是高兴,连声感谢蒲李氏给他送了一件“宝贝”。不久,蒲李氏发动妇女为每个战士做了一双棕袜草鞋。
隐匿山野待时机
1930年7月,刘存厚派出大批敌人对根据地进行“围剿”,对根据地群众实行“集村制”,“连坐法”,“挂剿牌”,说他们都是通红军的进行“清剿”。广大无辜老百姓也被普剿普杀“坚壁清野”,红军游击队的供给极度困难。李家俊在高平召开四县行动委员会部份领导成员会,分析了敌我军力状况和战争形势,决定“化整为零,分头突围”,隐蔽精悍,开辟新的根据地。蒲李氏躲过敌人的追捕,带着4个儿子和打散的部份起义战士一起在深山老林与敌人周旋。敌人不停地清剿,蒲李氏要躲过敌人追捕,还要安排生活。她趁黑敌人走后,就摸进有人户的地方讨要点吃的,但穷人粮少也缺吃,她将极少的粮食煮成粥让孩子和战士吃,自己就找点野菜充饥。实在找不到粮食,她就和大家挖野菜、找野果充饥。一次,在敌人的围剿中,她的两个儿子被保队副捉住杀害,大儿子蒲永学也被国民党拉去当壮丁。敌人围堵更严,她对随行的战友说:敌人现在不停追捕我们,我们人多,不易躲藏,大家只好把武器藏好,分散躲藏到民间,避开敌人搜捕的锋芒,今后有机会再组织队伍,大家含泪话别。蒲李氏带着小儿子蒲永礼,经万源、开江、开县、城口等边界地区,抄小路爬山涉水,历尽艰辛逃到城口县中溪河隐藏下来。
为躲避敌人搜捕,她给地主周瑞延当起了长工。蒲李氏尽管是长工,但她敢说敢作,地主欺负长工,她还敢和地主说理斗争。长工有她作主,胆子也大了,遇到地主的欺压,大家就团结一致共同对敌。一段时间后,周瑞延从她的举止言行,感到她不是一个普通农村妇女,暗地里派人到周边调查她的身世,摸清情况后便将她捆绑游乡,赶出了中溪河。蒲李氏来到人烟稀少与万源接壤的沿河乡联坪山梁,在那里搭了一个窝棚,仍然以砍柴烧木炭维持生活。1933年10月,红四方面军攻占了城口,并在万源大竹河建立了县委和县苏维埃。各乡也先后建立了苏维埃,组织群众打土豪、分田地。蒲李氏看到红军回来了,革命热情特别高,立即走出家门,参加宣传,动员妇女参加禁鸦片烟、做鞋袜、打草鞋、加工粮食、送信件、运输支前、照顾伤员等工作。同时组织妇女参加扩红,动员丈夫、儿子参加红军。组织妇女筹集粮食,并带领妇女沿着崎岖的山路将粮食、蔬菜、油、盐送到战斗前沿。她的革命热情受到部队首长的称赞,但也受到国民党反动派的仇恨。1935年,红四方面军撤离城口后,国民党反动政权在城口复辟,“还乡团”四处“清共剿赤”,清乡善后,“整理保甲、清查户口”,疯狂屠杀苏维埃干部和参加过革命活动的人。蒲李氏四处躲藏,逃过敌人追捕,后来到万源、城口交界的沿河乡岔溪口帮长工,打短工,务农为生。
1971年10月,蒲李氏在城口县沿河乡病逝,享年80岁。(王发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