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春天来临,绵延千里的大巴山,到处盛开着火红的映山红,赪如丹砂,灿若丹霞,映得那翠绿的春山一片火红。人们都说那是无数革命烈士为了今天的和平幸福用鲜血染成的。这其中也有从农家女成长为苏区干部的邹映兰用鲜血染红的一朵。
邹映兰,原名邹定朝,人们叫她映兰子。父亲邹国林(1870—1935),万源市玉带乡曹家山村一户佃农,农耕打猎,是个好猎手。母亲邹张氏,石窝乡施家塬张再元之女,生下二子三女,分别是邹定莲、邹定朝、邹定琼、邹定文、邹定武。邹定朝系第二女。邹国林面对多如牛毛的苛捐杂税不满,组织几户佃农拒交,被抄家吊打。为保全一家人性命,乘夜幕逃到石窝乡杜家湾落脚。后搬到大沙坝(今大沙乡,时属石窝乡)油坪村戴家河三合面。1915年4月4日(农历三月初三)生下二女邹定朝,后与大哥邹国祥分家,带着弟弟邹国仁搬到四合面,租地主蒲熙仁的田地维生。邹定朝聪慧勤劳勇敢,不畏强暴。她从小跟着父母下地干活,有时跟着父亲打猎。父亲也对邹定朝宠爱,经常带她上山打猎,教她枪法,养成了她喜欢爱外出的性格,加上她一幅结实的身体,象个男娃,不象女孩,人们把她称住“山蛮子”。她7岁生日那天,他父亲上山打猎空手归家,把火药枪挂在耳门后面,她悄悄将枪取下,跑到家附近石房子山林中,看见有个树围子在果树上吃果子,瞄准猎物“呯”的一声将树围子打下来,拿回家一称有20多斤。母亲训斥她不象个女娃儿,象个山蛮子。可一家欢心地吃了几天围子肉。9岁时,她随父亲去打铁,一个年轻男子给铁匠作下手,一锤轻,一锤重,打不到铁镫的点子上。站在旁边的邹映兰说让我试试。她双手举起铁锤,下下打在铁镫中心,铁匠夸她:长大是女中的一个男子汉。
13岁这年的端午节,邹定朝和几个穷姐妹,跑到地主蒲熙仁后院的果林中摘端午桃吃。管家发现唆出几条恶狗向她们扑来。她找来一根木棒打退恶狗,自己也被恶狗咬伤。她举起木棒冲向管家将其打伤。事发后,地主找上门来,经父亲多次送礼,找亲友到茶馆求情,后用一年租谷的加倍交纳,方了此事。邹定朝将对地主的痛恨深埋心底。
油坪一家18岁的蒲姓大姑娘和一位教书先生相爱,身怀有孕被告发。族长蒲熙仁召集蒲姓家族,将此女绑在祠堂石柱上,一边训斥,一边叫人用桃树条打得血肉难分,最后挖一坑将其推到坑中活埋。站在人群中的邹定朝,泪水长流,冲向坑边,用双手使劲拉着坑中的姑娘,不停地喊:“她是活人,你们怎么这样狠心。姐姐,我不要你死……”悲状感动众人,泪水长流。族长蒲熙仁低着头说:算了,死罪可免,活罪难逃。当天,这家大小人口全部逐出油坪,远走他乡。
1930年农历腊月二十八,邹定朝已是十五岁的大姑娘,母亲带着她到寨梁上蒲立房家去磨豆腐,她听到有位老人在唱山歌。她进屋看见是蒲元德在唱歌。蒲元德是当地自耕自食的大户人家,又是书香门弟之家。蒲家人对邹定朝很喜欢,不但喜欢她人品好,而且喜欢这位五官端正,容貌秀丽的大姑娘。十里八乡都晓得邹家养了个美女,上门求亲的人不断,是穷人她不答言,是富家张嘴骂。蒲元德也想将邹定朝娶回给蒲立房作儿媳妇,邹定朝却说:“上个月我看见立房大哥和张保长一路,将那个破衣烂衫的大叔捆绑起,打得不成人样子,我才不嫁立房大哥”。蒲家对邹家仍很关照。所以邹定朝要蒲元德教她唱歌,喜出望外,拉她坐在火坑边板凳上,教她唱《十二月花》、《十把扇儿》、《茶山歌》、《薅秧歌》等农村流行的山歌,邹定朝聪明,记忆力强,很快就学会了农村流行通俗的山歌。
参加红军
1932年,红四方面军撤离鄂豫皖根据地,奔驰千里,翻越巴山,于12月18日抵达通江两河口。后分兵出击,1933年2月17日,红军第十师二十八团从通江经魏家场来到石窝场亮垭子。邹定朝和邹定莲、张仙娥、李太富几个姐妹正好在亮垭子挖野菜,听说红军来了,有的姐妹要走,邹定朝拉着姐妹,劝说大家看一下红军到底啥样,是不是地主老财说的红军长得红头发,绿眼睛。几姐妹站在大石的路边,红军一个个从路上走过。邹定朝指给部队说:“看还有女红军!”队伍中的女红军脚穿草鞋,脚上缠绑腿,腰扎皮带,有的背着马刀,有的腰系手枪,头戴八角五星帽,威风凛凛地走在队伍中,脸带微笑,向邹定朝她们几个姑娘招手。邹定朝内心十分激动,想喊都喊不出来,红军已经走远了,她们还站在那里。第二天,邹定朝瞒着父母,独自一人跑到石窝街上想去看红军,听到街上打骂声,吼叫声,乱成一片。正往前走,碰到大舅妈,大舅妈拉着边跑边说:“死闺女,你来找死,川军在街杀猪拉牛,找女人”,邹定朝一股风跑回了家。
1933年10月16日,红四方面军十八团从芝包到赶场攻下蒙家寨、井子垭,川军望风逃窜,红军占领石窝场。听说红军来到石窝场,邹定朝千磨万缠拉着父亲要去看红军。翌日,邹国林邀约邻院赵子仁等三人向石窝街上走去。街头草坪上传来阵阵哨音和整齐的脚步声。三人径直走向红军团部驻地猪市街。站岗的红军战士前来问他们:“老乡,有事吗?”这是我们团部。邹国林站在那里不知怎样回答。一旁的邹定朝走上前说:“我们想当红军”。哨兵马上走上前说:“首长,有三个老乡要来参加红军”。门口走出一位神采奕奕的年轻军官,边走边说:“好哇,昨天刚到,今天就有人来投军,天大的喜事”。邹国林等三人一听这话,心里浸润着一股甜甜的春意,无比高兴。书记员将他们的名字一个个登记在花名册上,两位女红军为他们送上开水,并拉着他们到后院天井吃了饭。邹国林等回到家中不知有多高兴,走东家串西家,大讲红军是穷人的军队,是穷人的大救星、保护神。不久,石窝成立乡、区苏维埃,邹国林先后当上了乡和区的苏维埃主席,红军游击大队长。邹定朝也成了一名宣传员。她领着标语钻刻队在石窝、河口一带岩石上钻刻了众多石刻标语,成为鼓舞军民士气,打击敌人的有力武器。被大家誉为山中兰花,大家叫她映兰子。从此,无论在红军队伍中,还是老百姓中邹映兰的名字代替了邹定朝。
川陕苏区的神枪姑娘
1934年3月,红军攻下了四川省宣汉县的鹿成寨,消灭了刘湘一个旅。军阀王陵基不服气,调集人马,准备向红军反扑。徐向前抓住战前间隙时机,在万源县庙垭场的石灰井,举行了全军连以上干部的射击比赛。
21日这天,天空碧蓝,石灰井一带的山花格外芬芳,清脆的打靶枪声打破了山野的寂静,把野免、山鸡赶得无影无踪。忽然从山垭口跑来一位姑娘,发辫卷起一股风,脚步如密集的鼓点,径直向打靶场奔去。警卫战士小王挡住她说:“前面在打靶,不能去!”姑娘哪里肯依,膀子轻轻一甩,挣脱了小王的手。小王急步上前拉住她说:“不准去!”邹映兰回答:“我要去!”两人大声争吵。只听得这位姑娘大着噪子蛮有理地说:“我是赤卫队员,就是要参加打靶!”小王急得满脸通红,再也说不出话来。这位姑娘却大大方方,毫不胆怯。徐总指挥走到她的身边,细细打量了一阵,对姑娘笑了一下。小王在一旁冲着姑娘说:“你也想打靶,这可没有脚蹬灶门口,手拿吹火筒那样松活”。姑娘不但没有生气,反而心平气和地说:“我拿枪打野兔、山鸡那些年,怕你还在装狗熊耍呢!”全场的人都笑了起来,徐总也笑了。徐总亲自把一位连长手中的枪交给姑娘,当着大家说道:“让她试试吧!”大家满以为他要打“烧饼”出大洋相。小王更是巴不得她出丑,好取笑她。
靶场上同时“叭、叭、叭”连响了三枪,报靶员的小旗挥动,报告总共打了30环,全场掌声久久不息,徐总更是高兴,他拉着姑娘的手,亲切地问道:“你叫什么名字?”姑娘啪的一个立正,然后回答:“报告首长,我叫邹映兰,大家叫我映兰子,女赤卫队员”。徐总指挥十分满意地称赞说:“你的枪法很好,你是我们川陕苏区的神枪姑娘!”顿时响起一阵掌声,“向神枪姑娘学习”的口号声震荡山谷,伴随着火烽山的松涛,在山中久久回响。徐总指着映兰子手中的枪说:“这枝枪就送给你了!”靶场上又是一阵热烈的掌握。映兰子两眼含着热泪,久久地望着徐总指挥激动得说不出话来。转眼又一个立正姿势,飞一般地离开靶场。小王大声嚷道:“你跑什么?”邹映兰远远大声回答:“我上前线打日狗子去!”
邹映兰的枪法为啥这样好?那是因为她小时候跟父亲上山打猎学过枪法,不过枪法不过硬。1933年春正是映山红在大巴山绽开之时,红四方面军来到了映兰子的家乡,带领大家打土豪,分田地,建立苏维埃政权,映兰子看了心中格外喜悦。映兰子的爹先当了乡苏维埃主席,后当了区苏维埃主席、红军游击大队长,她也当了赤卫队员,但赤卫队员手中拿的是大刀、长矛,映兰子日思夜想何时手中能拿一支真枪。她经常到红军驻军给战士们烧开水,打扫卫生,听战士们讲革命故事,唱革命歌曲,同时借给战士们擦枪的机会,拿枪比比划划练习瞄准,要战士们教她射击。后来,她经常用家中的猎枪练习,居然能打天上飞鸟、地上野兽了。但到底枪法如何?这天,她听说徐总指挥开展射击比赛,她决心到靶场上去检验一下,不想一打就成功,又得了徐总发给的一支枪,夙愿实现,心中的喜悦人人皆知。邹映兰拿着枪一溜烟跑到石窝乡所在地,找到爹爹说:爹,你看这是啥?爹看到枪高兴极了。他接过枪反复地看,问:“这是哪来的?”邹映兰逗笑说:“你猜?”“还用猜,准是捡的。”“你捡得到,你去给我捡一支、”邹映兰笑着告诉爹爹在庙垭参加打靶,徐总夸她是神枪姑娘,奖励的这支枪。爹爹听了讲述,眼睛看成了一条缝,夸映兰子:“有出息,为穷人争了光”。映兰子说:“这下我可以去当红军了。”爹说:“那你去吧,要给穷人争气”。
火线宣传员
邹映兰准备上前线,组织上却通知她到红胜县苏维埃去当妇女委员。父亲两眼含着热泪,拍着邹映兰的肩膀亲切地说:“映兰子,既然组织上都这样信任你,那你就去吧!那你就去吧!要好好干,为咱穷苦人争气。”邹映兰高兴得“啪”的一个立正:“爹爹,谢谢你!映兰子一定不辜负你的希望”。
邹映兰来到红胜县苏区所在地万源县罗文坝,立即投入为前线服务的工作中。当时川军王陵基从宣汉打来,红军和白军仅一河之隔。映兰子不但是神枪手,而且口才好。为加强政治攻势,上级决定由邹映兰带领一个宣传队到阵地上向白军士兵作宣传。她组织几个姑娘来到罗文坝大水凼充当红色宣传员。河对岸敌人碉堡林立,戒备森严。邹映兰和宣传队员毫无惧色,轮番喊话。敌人不时向她们射击,并发出一些下流的叫喊。映兰子和宣传队员也开始“火线”宣传:“白兵弟兄们,你们是穷人,不要为发财人卖命,红军是为穷人谋幸福的军队,你们不要自家人打自家人……”白军士兵一个个听得暗暗点头,默默记住了红军优待俘虏,照样分田的政策。对面敌兵听到是年青女子的声音,没有放枪,却发出下流的怪叫:“女娃子,站出来嘛,看长得是个啥样子,我们不放枪”。为了瓦解敌人,邹映兰决定自己站出去,可姊妹们哪里肯依,都说:“这是敌人的诡计,去不得!”她说:“怕什么,宣传要讲求效果,如果敌人一枪打死了我,你们接过话筒,继续宣传就是了”。话音刚落,只见邹映兰弯着腰向河边走去。敌人谁也没有料到会有女红军向河边走来。可而今却眼睁睁地看见一个大姑娘,从密林中钻出来,径直向河边走来。她身穿军装,腰束皮带,脚穿草鞋,绑腿打得直直的,年纪不过十七、八岁。敌人正在惊奇,只见这位女娃子挺起胸膛,拉尖嗓子喊道:“白军兄弟们,不要打枪,你们打死我不要紧,可你们听不到红军的政策多可惜呀!”敌军一来看女红军手无寸铁,二来也想听她讲些什么,于是没有放枪。邹映兰放开噪子宣传:“白军弟兄们,你们和我们一样,都是受苦人出身,不要穷人打穷人。红军都是为穷人谋幸福的,吃平等,穿平等,劳动享福都平等。你们呢,长官和你们平等吗?何必为他们去卖命……”。她的一副好口才,把白军士兵说得暗暗点头。他们默记红军的政策,好象她的宣传就象欢迎会,令人向往,令人留连。不几天,白军士兵就有一个排投向红军。问他们为什么要“投降”?他们说:“红军政策好。”问他们怎么知道的?他们说:“你们有了不起的女宣传员,听了她的宣传,我们才了解红军,才晓得你们的政策。你们那位女宣传员真了不起,难道不怕我们开枪吗?”“怕死就不当红军,怕死就不搞宣传”。邹映兰自豪地走出来,白兵见到邹映兰个个翘起大拇指,异口同声赞扬道:“真是好样的,胜过多少男子汉”。邹映兰工作积极,斗争勇敢,不管什么任务都完成很好,深受群众拥护。不久,她入了党,并被选为红胜县的妇女部长。
红军好向导
1934年4月,反“六路围攻”的战斗愈打愈烈,红军收紧阵地来到万源石窝场附近高鼻寨据守。高鼻寨下一条长梁,长约10里,曲曲弯弯宛如一条长龙,人称“土龙场”。这里是陡峭险峻的悬岩,地势十分险要。敌人居高临下,首尾呼应,是我军出击的拦路虎。敌人几番巡探,在这里屯下重兵,成天耀武扬威,想把红军诱至山下作战。红军第25师师长许世友视察阵地,登高一望,制定出“腰斩土龙,直捣敌人指挥部”的作战方案。随后,许师长反复寻思:“如何才能实现‘腰斩’呢?”一天,时任红胜县苏维埃妇女部长的邹映兰带领妇女到高鼻寨慰劳红军,站在山顶向许师长建议:“何不腰斩土龙场,让敌人首尾不能相应”。许师长点头称是,随即问道:“这中间有小路吗?”邹映兰答道:“有的是!”许师长问她:“能找个好向导,行吗?”邹映兰一个立正:“报告首长,这里的地形我熟悉,我就是好向导”。许师长一打量,一个弱女子,怎能让她带路,邹映兰看出了许师长的疑虑,立即滔滔不绝地说:“首长,请放心,我看腰斩土龙要从李家冢马家营等小路杀上去,若有几队精兵随我一道,一夜之间,我可马到成功”。她看许师长半信半疑,马上又说:“首长,我是附近本地人,从小在这一带放牛割草,打猎捡柴,每条路上的草都认得到我……”许师长听了,作出决定:“那就请你带路,夕阳西下动身”。
入夜,邹映兰收束得紧紧扎扎,腰间悬挂手枪,右手拿一杆打有倒挂铁钩的红缨枪,左肩上还挂一圈柔勒的麻绳,带领几队精兵,下到山沟,沿着李家冢、马家营,静悄悄地摸着小路,爬上峭岩。红军到齐后,只见邹映兰把麻绳、红缨枪一摔,靠近队长身边,一阵耳语,忽然高高地打出一杆红旗来,直向敌人指挥部冲去,后面精兵紧紧跟上。霎时间,三声枪响,高鼻寨上的许师长闻讯,下令一齐出击。红军火力如万钧雷霆,凶猛地压住土龙场的龙头。邹映兰带去的几队精兵犹若钢刀利剑,直插敌人心脏。在战斗中邹映兰百发百中,打死了十多个敌人,缴获了三支手枪。顿时,敌人耀武扬威的这条土龙被斩成数段,首尾不能相顾,只得各自争相逃命。战斗结束后,红军首长热情称赞邹映兰,说她是“红军的好向导”。
积极参战
邹映兰参加红军后,积极带领穷人参战。1934年10月,赤卫队和民团在河口对面的硝洞子展开了激烈战斗。民团尽管凭着硝洞子险恶地势和优势武器顽强对抗,但赤卫队为歼灭这伙平日欺压自己,作威作福的恶霸、地主、反动骨干,英勇战斗。奋不顾身,将硝洞子攻破,在河口场二郎庙公判处决了70余名地主、恶霸和武装骨干分子。为防止潜逃在外的伪区长张明朗等劫场救人,对张明英、秦富义等30余名首犯分两路送往红军驻地。邹映兰负责将10余名民团骨干经石窝过草坝向魏家押送。途经草坝王城子时,遇上敌民团团长张子宜带领的10多名民团武装。邹映兰毫不惊慌,镇定自若指挥赤卫队员英勇还击。邹映兰举枪还击,五发子弹击毙五个敌人,张子宜等惊惶逃窜,邹映兰将押送的俘虏送到魏家坪,受到领导的夸奖。
1933年11月,被红军解放的魏家坪到处呈现出斗地主,抓生产的繁忙景象。乡苏维埃为了保卫胜利果实,第一次召开了群众斗地主、恶霸和土匪的大会,决定由邹映兰执行处决犯人。邹映兰怀着对他们的刻骨仇恨,走上刑场,一气将9名罪大恶极的犯人击毙,以后多次执行处决罪犯的任务。
1933年10月18日,红军在草坝五龙台与川军吴占荣旅展开了激烈的战斗。红军赵营长在对敌战斗中身负重伤,住在石窝区苏维埃已经三天昏迷不醒。正在医院护理的邹映兰心急如焚。邹映兰经过精心化装独自闯入敌军团部医院,将来意告诉在敌人团部任军医医官的亲姑老表马景贤,希他深明大义,认清形势,回到红军中为伤员医病。经她苦心劝说,马借故家中母亲病危,带着药箱和器械,化装成一名乡土医生来到石窝苏维埃医院救活了赵营长,并在医院抢救了众多的红军伤员。
邹映兰从参加赤卫队到任红胜县妇女部长,积极参加战斗和对敌斗争活动,受到部队首长和苏区干部群众的称赞。
宁死不屈
1935年1月,红军准备渡过嘉陵江西进与中央红军会师北上。1935年2月4日拂晓,石窝一带的红军开始撤离。石窝区苏维埃主席邹国林接到命令,任红军后卫团副团长,掩护红军安全撤离,直到中午红军大部队才走完。邹映兰带着宣传队和石窝区委的同志一道,正紧张的进行撤退前的善后工作。映兰子就要离开自己的家乡了,实在有些舍不得,但为了革命,有什么办法呢?善后工作基本就绪后,乡亲们和兰子爹为她整理行装,送了一程又一程,乡亲们个个流泪,映兰子这个倔强的姑娘也流下眼泪。她站在路边的大石头上,最后望了一遍自己可爱的家乡。见乡亲们久久不肯离去,便从身边折了一束含苞欲放的映山红,挥舞着向乡亲们告别:“乡亲们再见了!红军会回来的,我也会回来的……”山谷间回荡着她那悦耳的声音。乡亲们齐声回答:“兰子,你可要早点回来啊!”
还乡团趁红军撤离之机,疯狂地向根据地扑来,红军后卫部队英勇地同这群豺狼战斗,到处都是激烈的枪声。在映兰子一行的身后,本来有一支后卫部队,可为了支援兄弟部队,他们临时离开了。兰子爹从后面气喘吁吁地飞奔而来,边跑边喊:“民团追上来了,你们快撤呀!”话音刚落,后面响起激烈的枪声,她们拐山道,穿密林,边打边跑,来到利溪河,天色已晚,黑幕正在降临,映兰子带领同志们决心背水一战,宣传队的同志们虽然英勇顽强,但到底寡不敌众,因子弹打光,大部分同志已光荣牺牲了。最后剩下映兰子、兰子爹和几个同志。兰子的枪只有几颗子弹了,她便留下自己打掩护,命令其他同志泅水过河,兰子最后跳下利溪河。河水虽不深,但水流湍急,兰子不识水性,一下子被急流冲倒,眼睛一黑就不省人事了……
当她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己被反绑了双手、双脚,丢在一间黑屋子里。兰子仔细观察四周,才渐渐辨别清楚,屋角还坐着一个人。她说:“你是谁”?反复问了几声,才听出是自己爹爹的声音。原来,过河时被四周赶来的民团抓住。爹由于受刑过重,已经神志不清了,映兰子挪动身子,慢慢移动到爹身边,她问:“爹爹,伤重吗?支持得住吗?”爹声音微弱地说:“那些白狗子把我的骨头都打断了……”兰子鼓励爹爹说:“革命不怕死,您真是我的好爹爹”。
敌人把映兰子提去审问,问她红军游击队的花名册在那里?她说:“不知道?”要她交出共产党员的花名册,她还是回答:“不知道”。问她苏维埃收藏的金银在那里,她还是说“不知道”。敌人吊打,从手上扎竹签施以酷刑,但从她口中得到只是三个字“不知道”。敌人得不到半句话,拿她没办法,就以死来威吓她。敌人将两名赤卫队员押来,当着映兰子的面枪杀了。民团头子张子元狠毒地问:“映兰子,你到底投不投降?你若是不投降,这两个就是你的下场”。映兰子从鼻子里哼了一声,再也不理他。
第二天黎明时分,映兰子被敌人押到古寨坪的悬岩上,民团头子“叭”的一声把子弹推上膛,咬牙咧嘴的狂叫:“女共匪,你想好了没有,你要改邪归正,给我作个偏房,不然的话,别怪我枪下无情了”。邹映兰听到这话,怒不可遏。但她想,不收拾一下这个东西,太便宜了他。于是,她转过身来说:“捆绑不成夫妻,象这样把我绑着还谈什么条件”。民团头子一听,欣喜若狂,于是急忙上前为她松绑,边解绳子边说:“你该早点说嘛,何必多吃那么多苦头呢?”绳子被松开,只见她整好衣服,梳梳头发,走向民团头子,“叭、叭、叭”地几个耳光,然后大义凛然地骂道:“你不知道我是堂堂正正的共产党员,红军战士,给你作偏房,瞎了你的狗眼”。
“呯!呯!呯!”映兰子倒下了。
古寨坪的大岩上,邹映兰的鲜血洒落在岩边的映山红上,红满山川。群众低头默哀,肃然起敬;利溪河潺潺流淌,鸣奏哀曲……
啊!映兰子,你是大巴山的骄傲!你没有死,你永远在人们脑际萦怀,永远活在人们心中。每当映山红开放的时候,人们总是说:“邹映兰又回来了!”“她就是我们山里的映山红!”(王发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