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省延安精神研究会 >> 理论文选 >> 光芒论坛

米江霞:践行根本宗旨 坚持工作导向

18-10-09 10:41 来源:甘肃省延安精神研究会 编辑:狄东阳

  兰州城市学院 米江霞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对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的现实化和具体化,其理论根基是马克思主义的群众史观,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中国化和时代化。

  一、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群众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终极追求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石,也是认识和解决人类社会发展问题的主要理论工具。马克思主义以社会存在为出发点,从分析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及其关系入手,揭示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揭示了阶级斗争、革命、改革和科学技术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现实作用。

  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主体性力量是人民群众。人民群众不仅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也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决定性力量。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内容,群众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社会发展的依靠力量就是人民群众,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实现就成为马克思主义及其政党的价值取向,无产阶级和人类的解放就成为马克思主义及其政党的终极追求。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和动力,解开了人类历史之谜,成为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锐利的思想武器,使得无产阶级和他的依靠力量劳动群众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进程更加自觉。

  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观点和方法与中国社会不同历史时期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与时俱进,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二、坚持唯物史观,树立宗旨意识,践行根本宗旨

  “紧紧地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地为中国人民服务,就是这个军队的唯一的宗旨。”毛泽东同志在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政治报告《论联合政府》中明确提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党的七大把这个根本宗旨确定为党的根本宗旨,并写进了党章。

  (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在中国革命实践中的继承和创新。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这个先锋队之所以能够从弱小走向壮大,是由他的性质所决定的,这是能够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的根本原因。中国共产党从上海南湖一艘小船上诞生,领导中国人民一路走来,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国家解放;经过了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础上开创了社会主义道路;经过改革开放,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国人民富起来了;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伟大工程胜利在望,中国人民正在迈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国之路,其中最核心和最根本的经验之一就是始终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人民立场,形成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中国共产党的基本价值理念。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了其基本价值理念的核心是人民。一方面,正确认识和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对人民这一范畴进行全面、正确的理解和认识是核心。毛泽东在1957年2月27日发表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对人民的概念有一个比较全面的概括:“人民这个概念在不同的国家和各个国家的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拿我国的情况来说,在抗日战争时期,一切抗日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都属于人民的范围,日本帝国主义、汉奸、亲日派都是人民的敌人;在解放战争时期,美帝国主义和它的走狗即官僚资产阶级、地主阶级以及代表这些阶级的国民党反动派,都是人民的敌人;一切反对这些敌人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都属于人民的范围。在现阶段,在建设社会主义的时期,一切赞成、拥护和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都属于人民的范围;一切反抗社会主义革命和敌视、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社会势力和社会集团,都是人民的敌人。”邓小平同志关于人民的概括:“我国的统一战线已经成为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广泛联盟。”可以看出,人民是一个历史范畴,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的概念和范围会不断地发生变化,从总体上说,这个范围在不断地扩大。同时,人民也是一个总体性的概念,是在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由不同的民族、阶层、信仰的人组成。但是,从本质上来看,人民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在数量上占社会人口的绝大多数。

  另一方面,正确理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树立宗旨意识,践行根本宗旨的关键。一是科学认识全心全意,全心全意就不是三心二意,更不是心猿意马,而是无论从出发点还是落脚点、从动机还是效果上看,服务主体都是以服务对象的现实需要和未来发展的实际为根据的。二是要全面理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服务”。包含三个层面,第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服务是互为主客体的。服务的主体不仅仅是政府、党员、干部,而且更包括人民中的普通群众,他们同时既是服务的主体又是服务的客体。第二,由于不同主体所处的社会角色不同,服务的要求有所不同。对于党政机关、党员干部而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既是最低要求,也是最高要求。因为这是每个党员入党的基本条件,也是每个干部的基本职责,所以是最低要求,同时,这又是党的根本宗旨,是每一个党员干部终身的奋斗目标,是一辈子必须坚持、坚守、坚定的信念,因此也是最高要求。对于普通群众而言,服务主体同时又是服务客体,因此要教育广大群众积极主动地提高自我服务和服务他人的意识和能力。第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手段和方法是群众路线,即要落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就必须坚持群众路线。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总结革命过程中的经验,指出“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就是说,将群众的意见(分散的不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意见),又到群众中去做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是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的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群众路线成为我们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力量的源泉和传家宝。

  (三)是否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中国共产党事业成败的关键。中国共产党近100年的风雨历程反复证明了这样一条真理:什么时候能够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什么时候就能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党的事业就会蒸蒸日上,什么时候背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什么时候就会失去人民的支持和拥护,党的事业就会遭受挫折。

  总之,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才能全面、正确的认识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才能在全社会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意识;只有在全社会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意识,才能使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成为全社会特别是广大党员干部的现实追求。

  三、新时代强化宗旨意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

  中国社会已经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是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当前我国社会历史方位的科学判断,新的历史时代既迎接着新的历史机遇,也面临着不一般的挑战,为此,必须强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意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的第二条,他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这是对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基本遵循和发展,是根本宗旨的时代化和具体化。

  (一)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方法论要求。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的,“反映了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内在要求,彰显了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确立了新发展理念必须始终坚持的基本原则”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的具体体现。其主旨是“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人民群众是发展的主体,也是发展的最大受益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就是无论是党政机关还是党员干部,无论是企事业单位还是社会组织,在具体工作的过程中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始终以是否能够增进人民群众的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衡量工作得失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以是否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包括是否尊重人民意愿、人民所创造的经验、人民所拥有的权利、人民所发挥的作用)作为工作的前提和基本方法;是否始终紧紧依靠人民。

  (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是新时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我国当前发展阶段的历史方位,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和新的发展战略的确定,决定了中国共产党的工作方法和策略的变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梦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充分调动全体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新时代推动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国的命运一经操在人民自己的手里,中国就将如太阳升起在东方那样,以自己的辉煌的光焰普照大地。”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全社会要倡导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宗旨决定方向,宗旨也规范行动。无论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还是根本宗旨在新时代落实的方法——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它们的实现都要体现在实际行动上。为此,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用力:首先,理论要掌握群众,必须首先使群众掌握理论。强化宗旨意识是践行根本宗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的前提。因此,在全社会开展宗旨教育,帮助人民群众正确、全面地认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引导人民群众克服对根本宗旨的认识误区;其次,以制度来规范、约束和激励为人民服务的行为,真正落实《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第三,建立公正合理的评价机制,把动机和效果有机的结合起来,既反对以动机的纯真来掩盖效果的不良,也反对极端的功利主义;第四,转变服务观念和方式,引导人民群众切实提高自我服务的意识和能力;最后,开展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教育,在全社会形成拒绝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极端利己主义的社会风尚。只有这样,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才能落到实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才能落地生根,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才能有的放矢。

  总之,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延安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的源头之一,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延安精神的规范化、制度化体现,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对延安精神的继承和发展,在新时代强化宗旨意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不仅是对延安精神的弘扬,更是中国精神的创新与发展。

  作者简介:

  米江霞,兰州城市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访问学者。主要从事哲学、伦理学和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主编《人学视阈下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参编专著或教材4部。在相关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主持或参与各类项目10余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校级精品课程、网络课程主持人、主讲教师。获得教学成果等各级奖励近10项。

相关新闻

精彩推荐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甘肃手机台下载
微博甘肃
分享到